首頁 女生 古裝言情 替嫁流放,世子妃種出北大倉

第233章 多要的我不賣,還請體諒

  老爺子領着幾小隻去了書房指點。

  堂屋空了出來,桑枝夏索性把來人都帶了進去。

  陳大娘接過桑枝夏雙手遞過來的茶碗喝了一口熱茶,被屋裡的暖意和熱茶一同驅散了久凍的寒氣,捧着茶碗躊躇半晌,忍着局促開了口:“我們今日來,其實就是想問個事兒。

  桑枝夏滿頭霧水不清,給另外幾人也倒了茶坐下,好笑道:“大娘既是來了,有話直說就是,跟我您還見外呢?

  老太太過世的時候,陳大娘一家也是主動來幫忙的。

  這份兒人情嘴上不必一直挂着,可能記着的時候也要幫回去。

  桑枝夏擺出了洗耳恭聽的架勢。

  陳大娘反複掙紮後不知為何紅了眼,聲音發啞:“要是有半點法子,也不至于腆着臉求到了你的跟前。

  “可外頭的米實在是買不起了,總不能眼睜睜地看着一家老小全都餓死……我……”

  “我聽說你在縣城裡也是開了糧莊的,你開的糧莊裡,是賣的多少啊?

  桑枝夏沒想到是為了這個,頓了頓還沒開口,跟着陳大娘一起來的一個婦人就紅着眼說:“說來也是命裡該的。

  “賣糧的時候都沒想着會挨餓,見了多出來的兩三文錢,就把米缸子都掏空了,誰曾想最後一碗米能貴成現在的價。

  預想中的高價賣出,低價買入成了奢望。

  賣糧時賺的那點兒餘頭,現在連一家人半個月的飽飯都供不起。

  家裡所剩無幾的存糧吃完了,米缸子白面桶全都見了底,兜裡的那幾枚銅闆連糧莊的門檻都跨不進去,進去了也什麼都買不起。

  再這麼下去,真就要活不下去了。

  一個人起了話頭,一直低着頭沒開口的幾人也忍不住跟着出聲,說到家中的窘境,還有人忍不住抹起了眼淚。

  眼通紅的陳大娘趕緊掐了掉眼淚的那人一下,惱火道:“徐家今年剛建好的新宅子,你在這吉祥地上抹的什麼馬尿?
也不嫌給主人家招晦氣!

  “趕緊把那幾滴馬尿收回去!

  要哭不哭的幾人紛紛吸氣擦眼,生怕惹了桑枝夏的不喜。

  桑枝夏見了心情複雜:“那你們的意思是,想來找我買米?

  陳大娘苦笑着說:“是。

  “你在城裡開的糧莊大門朝着哪邊開我們也不知道,去了鎮上和縣城轉了一圈空着手回來了,隻能是來求你了。

  “大娘說什麼求不求的就是折煞我了。

  如果隻是陳大娘一人家中遭了如此困境,那看在之前的情分上,直接開糧倉擔了送去也不打緊。

  可今日來的隻會是頭一批,這樣的口子不能開。

  桑枝夏想了想說:“我手裡是有些糧,大米白面雜糧都有,價格都跟往年的一樣,半點不漲。

  “大娘你要是想買的話,隻管按去年的糧價來算,不管買的是白米還是雜糧,每稱十斤我給您折十文,多的不敢說,絕對供得上您一家的吃食。

  外頭的糧價是什麼樣兒,坐在這裡的幾人都一清二楚。

  不說是白米精面這樣本就貴些的,單是粗糧雜面每斤的價錢就比往年上漲了不止十文。

  白米一斤貴出去二三十文也多的是。

  桑枝夏這是半點不漲,還每要十斤給往下壓了十文錢的意思?

  先抹眼淚的婦人難以置信地張了張嘴,詫異道:“你是說,都按往年的價算,還給便宜些?

  “是。

  桑枝夏無奈道:“一個村裡住着,擡頭不見低頭見,我就是想發财也不能是在鄉親們的頭上動歪念。

  “隻是我家地裡種的多是稻米,有點兒不多的高粱也都拉去釀了酒,剩下的麥子小米豆子什麼的,都是秋收時從别處花了銀子收來的貨,不賺可以,但怎麼說我也要把本錢保住,就往年的價不可再低了。

  “夠了夠了!

  陳大娘激動地說:“不漲就是救命的了!

  吃不起是外頭翻了好幾倍的價,桑枝夏說的這個數,那就餓不死人了!

  有心厚的滿臉欲言又止,似是在想跟桑枝夏再講講價,剛起了個頭就先被陳大娘橫了一眼。

  “就這還想再低些,那你跟着我們來做什麼?
去縣城裡買好的啊!

  “貪心不足使了勁兒,就想從别人的頭上找好處,你當是誰欠了你家的?
不想買直接滾出去!

  桑枝夏年輕不好說得太直白,陳大娘嚷了一嗓子,倒是替她省去了不少麻煩。

  不過醜話也要說在前頭:“村裡人來了,我手裡有的都是這個價,誰家都一樣,要是别處的人聽了風聲趕到,那就沒有每十斤壓十文的說法了。

  每十斤還低十文,這是桑枝夏給同村的人留的特殊餘地,并不針對所有。

  鬥米恩升米仇。

  有些時候給出的讓步多了,不見得就是會被人誇一句善心的好事兒,說不定還會給自己惹來不該有的麻煩。

  桑枝夏把話說得明明白白,見幾人都隻是點頭,補充道:“還有一點就是,現在外頭的米糧什麼價諸位也都是知道的,我給出的價是找不出第二家的低,來買糧的我不會擡價,但是得限量。

  “每家每戶一月能吃多少,就按嘴上吃的量上稱,多出去的我撈不回本錢,這樣的虧損我也受不住。

  “所以,多要的我不賣,還請多體諒。

  限量買入這樣的概念這些人都是頭一回聽說,新奇之餘倒也說不出别的。

  能買得到足夠自家吃的也就行了,至于太多的……

  桑枝夏就算是願意拿出來賣,她們也不見得買得起,何須操那份兒多餘的心?

  頭一波來問價買糧的人被桑枝夏親自送了出去,約定好了明日一早去打谷場那邊的糧倉稱米。

  可桑枝夏剛坐下歇口氣,門外就又來了第二波人。

  同樣也是來買米的。

  來徐家的人全都走後,天早就黑透了。

  桑枝夏把最後一個人送到大門前,看着門外不知不覺間深得足以覆過腳背的積雪,不由自主地呼出了一口氣。

  冬雪才降了第二場,村裡就已經有這許多人家說買不起糧吃不上飯了,再往後些日子,會是什麼情形?

目錄
設置
手機
書架
書頁
評論